网站首页 学院 正文
有一部纪录片只为一个人而拍摄——《高十》。
一年一年又一年,恍然间,十年在一次又一次的高考间,弹指飞过。
他叫唐尚珺,今年已经33岁,有一件事他已经坚持了13年,高考考上清华大学是他的梦想。
可是这个梦想是一条励志路,还是绑缚住他的路呢?
作为一名80后的唐尚珺,09年参加了自己的第一次高考,却没有过三本线,爸爸供他进了一所职业学校学技术,但唐尚珺却偷偷退了学,瞒着家里复读,继续高考,这一瞒就是七年。
出生在广西省农村的唐尚珺,读书确实是改变命运的方式,但重点是后面几次他明明都已经考上了重点学校却依然选择不去读,甚至今年考上了双一流大学——广西大学土木专业,却依然选择不读!
对,就是不读!考上211,依然不读,就为了读清华,而这已经是他第13次参加高考。。。
纪录片拍摄时,他将要参加第七次高考,而父母都以为他毕业了,工作了,挣钱了。如此长的时间,父母却从不清楚。
一部分原因唐尚珺的家乡真的属于消息非常闭塞的农村,比一般的农村要更加穷困。在2016年,洗衣服都依然要用河水来洗,家里几乎也没有什么电器,照明用的都是拿一根电x线吊在房梁上的电灯泡,这个地方的闭塞和贫穷可想而知。
唐尚珺妈妈
另一部分原因是,作为家里最小的儿子,暂时不需要他供养父母,但他的父母也很老了,被困守在家乡,也自然不了解儿女。
在纪录片里,唐尚珺正月初五吃完团圆饭,喝醉了曾也对着镜头说自己后悔了。曾经为了「努力一定成功」这句话,考了一次又一次,但都失败了。这部纪录片跟踪三年,也没有记录下成功的那一刻。
醉后谈后悔,但清醒时便一次又一次的踏上了考清华的梦想之路。
对他是觉得佩服又有一丝心酸,和他同期的同学可能通过高考、获得新的机会、站在时代的风口上飞起来了,而他依然还是坚持这一条路。
2016年考上中国政法大学,正巧赶上父亲肺癌晚期,为带父母去看一眼北京,选择入学,但最终依然还是退学继续复读。
追求梦想可以,但将自己一生的大多数时间都花费在高考这么一个节点,太得不偿失。
有个词,叫做沉没成本,而唐尚珺就是被沉没成本绑缚住的人吧。
当你对一件事情已经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但这个事情的未来走向越来越没有意义,没有价值,你要改变方向吗?真正的答案是,不要在意以前的那些付出,那是已经拿不回的成本了,因此叫做沉没成本,接下来最重要的是,不要对这件事再投入、增加你的损失。
这是经济学对于一件事值不值得继续做下去的一种衡量,这是数学,也是科学,而大多数人是很难理性的去看待自己已经付出的、投入的一切。
比如唐尚珺,总感觉再有一次可能就成功了,如果此次他放弃了,那之前为了清华付出的日子,那些岁月不就成了笑话吗?可是就是这样的一种念头,或者于他来讲,是一种信念,绑缚住了他,或者支撑住了他。
推荐大家去看这个纪录片,如果有孩子,可以让孩子去看看,不是所有的坚持都有回报,及时的放弃也是一种优点,这也是为什么有句话叫“拿得起,放得下”。
我曾执梦想的火炬逆洪流奔涌,可火炬烧手,该扔掉吗?
本文来源:http://www.adwzw.cc/xueyuan/11664.html猜你喜欢
- 2022-05-02 一位中等水平的考生自述: 宁愿读专科也不去本科, 原因现实且心酸
- 2022-04-22 语文老师分享: 写好作文第一步, 不是积累素材, 也不是抓住关键词
- 2022-04-15 高中数学400道精选好题! 都帮你选好了, 聪明的学生早就开始做了
- 2022-03-12 大专生也不要给自己设限, 考过这些证书依然可以出类拔萃!
- 2022-03-12 北大“扫地曾”被质疑看起来不聪明, 实力打脸众人: 以貌取人可真傻
- 2022-03-11 美国不及格“中文试卷”火了, 中国学生也一脸懵: 我咋也不会了?
- 2022-03-06 15年不上班仍被发工资超46万?开又开不掉,也不来上班!
- 2022-03-05 “钱再多也不干了”, 年薪10万+男老师裸辞, 引起网友热议
- 2022-03-04 公务员下班也不能喝酒? 公务员饮酒“新规”, 网友表示不理解
- 2022-03-03 “宁愿不上学, 也不上职业高中”, 三年后的差距, 高中生羡慕了